清晨6点的黄山脚下,休宁县汪家村的小院子里飘着粥香。72岁的汪长生端着木盆往后院走,刚靠近鱼池,水面就“哗啦”一声——那条养了55年的草鱼,正摇着1.4米长的身子凑过来,鳞片在晨光里泛着淡银的光,像在等老熟人递食。

1970年女儿出生那天,汪长生从镇里集市挑了条两寸长的草鱼苗。“那会穷,买条鱼是给产妇补身子的,可女儿盯着鱼苗看个不停,就想着留着陪她长大。”没想到这鱼像“扎了根”,从铅笔头大的鱼苗,长成了重70斤的“巨无霸”,鱼池里40多条鱼有一半是它的子孙,最老的已经30岁,连邻居都笑称“这鱼开了‘家族企业’”。

真正让它成“网红”的,是“状元鱼王”的名号。2018年汪家孙子考上休宁县全县第一名,乡亲们挤在院子里放鞭炮,有人指着鱼池喊:“这鱼跟着沾了状元气!”从那以后,逢年过节总有人来瞅“状元鱼”,连外村的游客都寻过来拍照。

去年有个杭州游客出价1万要买,汪长生把烟袋锅子往地上一磕:“不是钱的事——这鱼看着我女儿嫁人生娃,看着孙子蹲在池边写作业,比家里的老衣柜还久,哪能卖?”乡亲们提议收点观赏费,他也笑着摇头:“要是为了赚钱,早把鱼卖了,可这是日子里的‘伴’,不是商品。”

如今的鱼池边,还留着孙子小时候刻的“鱼爷爷”三个字。汪长生说,每天喂完鱼,他总爱蹲在池边看会儿:“这鱼游得慢了,我也走得慢了,可日子不就是这样?一条鱼陪你过半辈子,比啥稀罕事都强。”

对汪家来说,这条55岁的草鱼,早不是“宠物”或“稀罕物”——它是1970年女儿的第一声啼哭,是2018年孙子的录取通知书,是每一个清晨的投喂,每一个傍晚的晚风。就像村口老人们说的:“啥是福气?就是有个东西,能陪着你把日子熬成蜜。”

长1.4米重70斤这条草鱼55岁了